-
党纪法规
-
党员活动
-
理论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在讲话中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是主要教育手段,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高度重视美育在立德树人中重要作用。本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美育是主要教育手段,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美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手段更柔软,更能内化于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建立民族信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华美育精神”是美育的核心,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根本。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必须极大丰富。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四个自信”,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民族信仰的新维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个抛弃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能发展,还会上演历史悲剧。“中华美学精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把文化自信和美学精神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讲,互为一体,中华美学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进一步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中华美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美育精神”是美育的核心命题,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用“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一代,建立新时代民族信仰。
信仰简单地说就是信而仰之。信是基础,最终会上升为对一种理念的坚持和坚守,并奉为行为准则和活动指南,成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帮助青年一代正确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保持民族精神独立,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美,使青年学生成为“四个自信”的坚定信仰者。但从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研究总书记提出的“中华美育精神”,应尽快补齐学校美育工作中的短板,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作者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