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2《深圳晚报》A14版 陈萨眼中的但昭义 “但老师传授的不只有音乐”
日期:2018-10-12点击数:15734

陈萨眼中的但昭义

“但老师传授的不只有音乐”

版次:A14 来源:深圳晚报    2018年10月12日

陈萨(右一)、但昭义(左一)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同比赛创始人、评委主席范妮·沃特曼合影留念。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钢琴赛事之一,第19届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上个月落下帷幕。作为本届评委,陈萨感慨万千,她还记得当年自己作为选手随恩师但昭义参赛时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记得但老师和我到了英国,他拿着英文词典去问路,我还笑他呢。”陈萨说:“比赛的时候,但老师用递纸条的方法来给我打气,我记得当时写的纸条内容是汉语拼音SASA,就是我的名字萨萨。”

从选手到评委,如今的陈萨已被公认为“当今最具魅力的钢琴家之一”。而伴随着她,为她引路,送她远行,并默默支持她的就是但昭义教授。“但老师给予我的从来都不仅局限在弹琴和音乐上。”陈萨说。

教会陈萨将演奏变成享受

去年,陈萨收到了来自利兹比赛组委会的评委请柬,这是她无法拒绝的邀约。不仅是因为比赛的高含金量,更由于她与利兹缘分颇深。

1996年,第12届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上,随恩师但昭义参赛的陈萨,小小年纪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大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并第一次将中国人的名字留在了利兹国际钢琴大赛的史册上。这次比赛让她获得了出国深造的全额奖学金。2007年,陈萨从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阿里·瓦迪教授的教学班毕业,获得演奏家博士学位。

9岁时,陈萨拜入但昭义老师门下学琴,每两周从重庆去一次成都,要坐11个小时火车。在别人看来很辛苦,但陈萨乐在其中,“就像旅行一样”。对于这个开朗活泼、追求个性的小姑娘,但昭义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个星期都准时来上课。小时候陈萨不太坐得住,是但昭义老师授予的演奏方法,让她的身体和乐器的关系非常自然,让演奏变成一种享受:“但老师说,如果你坐在那个乐器前都觉得很别扭的话,你是不会有什么发展的。”

如父亲般给予最坚实支撑

“但老师给予我的从来都不仅局限在弹琴和音乐上,从小时候的早恋到我本身性格的顽劣,都统统收在他对我相惜的观察和共情的眼底。”陈萨告诉记者:“20岁刚出头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音乐对我的意义,觉得无所谓。2004年,我遇到了人生的低谷,当时在爱情上遇到挫折,因此有点自暴自弃。后来我的老师但昭义跟我谈心,他问我,你想过未来要干什么吗?当时他的这句话让我突然醒悟,把我拉回了现实,让我开始考虑未来,后来我在音乐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陈萨自嘲小时候就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性格中有很多别人看来是缺点的东西,但老师却给她尽可能多的肯定。“但老师呵护了我的天性。他不是像捏橡皮泥一样,要把我捏成一个什么样子。他让我认识自己,然后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

小学五年级时,陈萨的父亲因病去世。但昭义不仅在钢琴教学上对陈萨费尽心血,更在生活上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回忆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时,陈萨表示:“我虽然从小就失去爸爸,但被爱的总和并没有减少。但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缺失的父爱。”

深圳艺术学校迎来30周年校庆之际,陈萨发现自己和但昭义老师有一张钢琴前的合影。她惊喜地发现这多年以来从未改变——但老师依然严谨求精地指导着自己。对于陈萨来说,无论走出多远,但老师都是自己背后最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