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当熟悉的旋律自小提琴与钢琴中缓缓流出,改革开放40年来的种种,就如画卷般展开在你我眼前。
一曲落幕,深圳艺术学校声乐老师陈丽安与学生唐佐娃索菲娅携手走向舞台前方。“我喜欢中国,我喜欢深圳,我喜欢深圳艺校。”着一身红裙的俄罗斯姑娘唐佐娃索菲娅用清甜的声音,向台下坐着的近千名观众讲。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唐佐娃索菲娅在艺校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在昨夜“琴舞季”重磅活动——《心桥》深圳艺术学校国际化办学音乐会中献上序章《春天的故事》。
唐佐娃索菲娅的惊艳演出并不是独一份,昨夜的深圳保利剧院,精彩的演出接连献上,观众如浪潮般的掌声一阵接一阵。音乐会现场到底如何?话不多说,小编立刻带你去瞧瞧:
用琴声筑梦
上演一场真正的听觉盛宴
从小提琴到钢琴、从古典吉他到手风琴、竖琴,8首由深圳艺校与其合作院校: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共同演奏的曲目轮番上演,或轻快舒缓、或自由宽广、或悲壮低沉,每首曲目的演奏者用高超娴熟的技艺,征服了台下的观众,每曲结束,都迎来久久不落的掌声。
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的河南筝曲《渔舟唱晚》,小提琴细腻柔婉,古筝沉静典雅,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融合。一曲奏毕,“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满载而归的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景象仍在脑海中荡漾。
由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的伊利亚卡勒带来的,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谐谑圆舞曲》作品34号随即上演。这位被美国古典音乐届最有影响力的《留声机》杂志高度认同的小提琴家,一手拿琴弓在琴弦上跳动,黑色的音符像突然有了生命,舞动着跳入听众的耳朵里。
第三首曲目是由香港演艺学院拥有逾30年音乐教育经验的华道贤院长领衔带来。12把古典吉他同时弹奏,将维瓦尔第的《D大调鲁特琴协奏曲》93号作品诠释地淋漓尽致。时而轻快、时而静谧的曲调让听众沉浸其中。
随后,一首呈现南北半球相遇的曲目——《当皮亚佐拉遇见维瓦尔第:四季之“冬”》在四位大咖的诠释下完美上演。手风琴的抑扬顿挫,竖琴的清新脱俗,钢琴的行云流水,小提琴的婉转柔长,四位演奏者更是将情绪带到演奏当中,举手投足间,动人的乐符流动其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五首曲目演奏前,荷兰驻华广州总领事馆郭媚姚(Mrs.Marjo Crompvoets)总领事,向黄启成校长赠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原创乐谱《荷兰之春》。据悉,这是由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专门委派作曲系主任马丁帕丁为此晚会作曲,并由两校艺术家同台合作演出。世人皆知荷兰有着世界上最美的春天,这首《荷兰之春》借“最美春天”,以音乐为契,传递了对深圳艺校的诚挚情谊,也祝福两国友谊长存。
紧接着,来自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斯拉瓦巴布鲁金,来自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的伊利亚卡勒、独奏家奥嘉卡勒、学院首位华人教师刘诗聪接连演奏古典音乐作品。动人的琴声环绕在剧场内,令人印象深刻。
用音乐筑“桥”
让世界听见中国的文化自信
这场由黄启成校长亲自策划、导演、组织的原创音乐会中,最令人震撼的曲目,当属最后一曲钢琴协奏曲《桥》,其背后凝练了黄校和深圳艺术学校师生两年来的辛勤成果。
该曲目由文子洋作曲、深圳艺校首席指挥雷雩编定、深圳艺校青年爱乐乐团协奏。曲目气势磅礴,呈现了一曲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艺术教育发展的热烈场景。激昂振奋,乐符犹如散落的星星汇聚成银河,架起一道通向世界各地的桥梁,在包容、接纳国际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这台音乐会,以“春天的故事”为序章及终曲,用7台钢琴与交响乐队,从“连”、“通”、“融”三个篇章,讲述四十年深圳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同时,亦传达出一个“心声”:“尽管各个民族有着肤色、制度、文化各方面的差异,但对艺术的欣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黄启成校长表示,中西艺术的融合互惠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大家庭,在乐声舞影中传达出中国追求和平、开放包容的国际信号,表达出深艺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同时,在他看来,“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基因中‘国际化’和‘融合’一直是亮点,历经四十年,深圳的发展早已成为联通中西的一座桥梁,而艺术以其独特的形式,在人与人的心中构建出一座文化的‘心桥’。”
直播链接放送
“2018琴舞季”活动消息一经推出,受到广大市民热情关注。因场地有限,深圳艺术学校联合新浪网开通了线上直播渠道,欢迎广大市民通过以下链接观看晚会及大师课,谢谢!
《心桥——深圳艺术学校国际化办学音乐会》链接:
http://zhibo.sina.com.cn/shenzhen/ty20044171
《点石成金——大师专家课及各舞团展示(现代舞、国标舞)》链接:
http://zhibo.sina.com.cn/shenzhen/ty20044169
图文来源
联合出品:深圳艺术学校、名师说团队
厚德 远志 精艺 博学
2018 琴舞季
深圳艺术学校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