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2《深圳特区报》A20专版 舞动青春风采 舞出城市创新之魂
日期:2017-05-22点击数:21480
深圳艺术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获佳绩,“深圳现象”引艺术教育界热议——
舞动青春风采 舞出城市创新之魂

杨 媚

欧阳卫熹

师生合影

黄桃桃

指导老师谢兵与欧阳卫熹

指导老师彭伊丽与黄桃桃

■ 杨 媚

一金一银!

在阳光明媚的鹏城五月,一个让人倍感振奋的好消息从天津传来: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舞表演比赛中,深圳艺术学校两名选手欧阳卫熹和黄桃桃在全国2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这已经是深圳艺术学校第三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事实上,深圳艺校近年来在“桃李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等各种“国字号”比赛、乃至国际舞台上不断摘金夺银的出色表现,已经使得艺术教育的“深圳现象”在全国艺术教育界几度引起热议。

近日,笔者走进了位于南山大道的深圳艺校新校区,试图在特区这片热土培育出的文化生力军中解读艺术教育“深圳现象”的成因。校园里“艺精、厚德、博学、远志”的校训,师生们那些跃动的身姿、飞旋的舞步和脸上洋溢的自信与快乐,无一不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列窗里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留言本上一行行来自专家、评委和市民的寄语,都成为深圳艺术学校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最佳见证。这是深圳文化进步的缩影,凝聚着市委、市政府、宣传文化部门和全市人民的无私支持与亲切关怀。

三十年耕耘,三十年收获。深圳艺校的师生们,以青春的身姿,舞出了特区艺术教育风采,舞出了专属于深圳的城市创新之魂。

1

一金一银,30秒即兴创编引全国专家关注

出征这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深圳艺校派出的“强将”是高三的欧阳卫熹和高一的黄桃桃,由副校长张宝生带队,8位专业老师组成了强大的“后援团”。

高大帅气的高三学生欧阳卫熹,在艺考取得高分后正面临着高考文化课的压力。半年前,当深圳艺校开始准备这一“国赛”时,欧阳卫熹却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我觉得有责任把代表深圳出征的担子挑起来,更希望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实力。”

不到15岁的黄桃桃,则是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学生。“我参赛经验不足、身体条件也不是特别突出,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这位内秀的女生说。

众所周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文化部等三十一个部委联合发起组织的重要赛事,是规格最高、范围最广的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又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国赛”。在各行各业提倡“工匠精神”的当下,这场“国赛”显得尤为意义重大,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张宝生副校长介绍,技能比赛与专业比赛不同,除了专业技术和表演水平的比拼外,在选手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的表现方面要求更高、更具体,所以参赛选手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更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综合知识和水平。

用深圳艺术学校校长黄启成的话来说,“小到一个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要求,大到一个城市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和城市文化发展面貌,在‘国赛’中均能反映出来。”

在天津,艺校两位选手和来自全国各地各省市代表队选送的200多名选手同台较量。从剧目表演、舞蹈技术技巧展示、动作模仿、即兴创编、知识问答考核的三轮五个环节,激烈角逐检验着选手的综合实力。

在剧目表演中,欧阳卫熹的《壮志情怀》和黄桃桃的《海棠依旧》,高难度的肢体展现和创新的舞蹈编排赢得了专家评委的赞赏。而在最考验选手综合能力的“即兴创编”环节,深圳选手的出色表现给所有评委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欧阳卫熹告诉笔者,在即兴环节他们组抽中的风格是蒙古舞,先要模仿动作,再进行30秒的即兴表演。如何在短短30秒时间抓住评委的注意力,欧阳卫熹进行了极富创新性的阐释。

“其他选手都在台上摆好一个造型,而我构思了一个特别的出场方式:钻到侧幕条中,等音乐响起再出场,并卡着音乐的点把情感表现得比较到位。”

音乐一停,观众席上掌声四起,大家纷纷打听这位表现突出的选手是来自哪个中央院校的。当知道欧阳卫熹来自南国一所年轻的“深圳艺术学校”,众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为地方中职院校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舞蹈人才感到惊叹。

“今天的舞台属于深圳!你们的选手表现太优秀了!”有评委由衷地表示,深圳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与表演水平已经步入国内艺术院校一流行列,未来大有可期。

最终,欧阳卫熹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一等奖,不畏强手、勇于挑战的黄桃桃也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作为一所地方性质的综合类中等艺术学校,深圳艺术学校能够与北京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这样一流的高等专业院校同台竞逐,本身就已经让人刮目相看。深圳舞蹈的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艺术教育的“深圳现象”,再次闪耀“国赛”舞台!

2

刷新理念,中国舞教育当抓住“魂”、拓展“能”

此次大赛,黄启成的身份是文化部、教育部的特邀专家评委。作为受大赛组委会委托进行专家评委点评的唯一一名中职学校代表,黄启成在赛后发言中指出:“即兴创编特别考验选手对音乐的理解、对作品的诠释和舞蹈的技巧和结构。只有平时大量的知识累积,才能在30秒内爆发,否则就会‘一片苍白’,让观者搞不清你是舞蹈语言还是生活话剧。”

短短的30秒即兴创编,背后凝聚着深圳艺校建校30年来对“创新”的孜孜追求。创新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深圳艺术学校以改革的精神办教育,以开放的姿态创名牌,不照搬内地艺术教育发展的老路,探索出了一条特区艺术教育“人无我有,人有我大,人大我强”的新发展道路。

许多人知道深圳艺校,是因为但昭义和他培养的一大批钢琴新星。建校30年来,钢琴专业已经成为深圳艺术学校的王牌。如今,舞蹈教育,已经成为深圳艺校的另一大品牌。

事实上,黄启成本人就是以著名青年舞蹈家的身份作为国家级特殊人才引进深圳的。作为国家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黄启成在2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融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于一体,集西洋风格与民族风格于一身。

“学生选择舞蹈学习应该是真心喜欢,为何有些孩子从喜欢到热情减退,最后成为了僵化模仿的机器?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陈旧、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经凸显它的诟病,我认为中国舞教学应该:抓住‘魂’,拓展‘能’。”

黄启成还在点评时指出,中国舞教育要夯实基础、紧扣属性,理解中国千百年的文化,熟知中国舞诞生的源头,保持风格的纯正,打牢肢体表达能力训练基础。此外还要把握关联性,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增强适应性、与时俱进。

这一创新的中国舞教育理念,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引起了多方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艺校近年来在舞蹈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就是这一理念最好的说明——

在黄启成校长的带领下,艺校舞蹈教师队伍共同努力,在连续三届由文化部主办的“桃李杯”舞蹈比赛中,深圳艺校获得包括三个金奖在内的27个奖项,刮起了中国原创舞蹈的一股“深圳风”。芭蕾专业还在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美国国际青年芭蕾舞比赛、韩国首尔舞蹈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实现了深圳乃至广东在这些赛事的零的突破。

“我们不只是为了获奖而参加比赛。比赛是教学成果的试金石,也是推动艺术教育的催化剂。”校领导班子一致认为,一所好的学校除了拥有好的办学理念和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学之所得用于实践,参加比赛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极大的视野拓展和技能锻炼。

3

创新课程,国际化课程与实践让学生受益匪浅

同样是古典舞教育,为什么深圳选手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一样”?黄启成的一番理念让不少业内人士恍然大悟。而当你走进深圳艺校的课堂时,你才能切身领悟到这一教育理论、办学理念在实践应用中的成果。

欧阳卫熹回忆,在与选手们的交流中,许多同台竞赛的小伙伴最怵的就是“即兴创编”,因为“不知道身体该怎么动”,自己之所以发挥出色,是因为“脑子里不单是老师教的那些东西,我对自身肢体语言表现有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学校的现代舞课程专门有涉及。”

原来,深圳艺校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上已经与国际接轨,从高二就为各舞蹈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现代舞课程。当学生们了解了现代舞的理念和节奏,再来跳古典舞、民间舞,身上的韵律就完全不一样了。

黄启成举了一个实例。去年11月,深圳艺校聘请了德国现代舞专家来学校给学生上一个月的现代舞课程,来到学校后,前半个月他并没有急于给学生训练,而是用了大量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熟悉性格各异、能力不同的学生。外国专家还让学生关注人体构造、肌肉、骨骼结构原理、发力方式方法的区别、感受动作表现不同幅度的差别、舞蹈语汇的即兴创作……

一个月后,师生们为来自全国四十多所职业院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呈现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叹,运用现代舞蹈动作语汇表达各种惊恐、欢喜的情绪,充满了生机活力,传递的情感直入人心。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能够接受这样先进的国外现代舞教学体系方法,他们的教法从认知规律和认知舞蹈人体的意识上出发,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身体,非常好地激活了学生的表现能力。”黄启成说。

“比如说即兴‘折叠法’,要求学生用他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去折叠,然后再打开,在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他们的想象来完成。这无形中就开发了他们身体的能动性。学生们也非常地兴奋,他们说身体还可以这样去运动,而且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参与。”

欧阳卫熹的指导老师谢兵也告诉笔者,许多中央的中职院校至今并未在中国舞教学领域开设现代舞课程,这种与国际接轨的“跨界”教学理念,目前在中职院校中只有深圳艺校在实践。“我是直到大学才接触到现代舞,在深圳,高二的孩子们就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能更早地解放自己的肢体,很难得!”

走出去,请进来,深圳艺术学校每年的对外交流活动频繁,为师生们准备了精彩纷呈的艺术实践活动。

比如欧阳卫熹在艺校六年的学习生涯中,已经出访过十多个国家。中国在海外多个国家举行的“欢乐春节”活动、中国国家文化部委派的南太平洋“欢庆太平洋”活动……都少不了艺校师生的身影。

深圳艺术学校的师生们以自己擅长的艺术为媒介,担纲起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重任,将友谊的声音传播到了更遥远的地方,也极大地扩展了自己的人生视野。

近几年来,深圳艺校频频和国内外各大艺术院校展开深入合作,真正打通了与国际一流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之间的合作平台,每年都互派师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孕育出艺校学子“不一样”的综合素质,在各大赛事中捷报频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4

打造“名师链”,开放包容与城市气质相符

“深圳艺校给我感受最深的特质就是开放、包容,在这里,很少有领导、同事跟你说‘不’,大家对于年轻老师和学生的创新想法都是抱着鼓励、支持的态度,这跟我在北京求学时特别不一样。”

黄桃桃的指导老师彭伊丽,是一个刚毕业不到两年的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学习经历还记忆犹新。这次,黄桃桃作为年龄最小的参赛选手,她的背后是同样年轻的指导老师。“没有人会质疑我‘行不行’。虽然指导老师的名字只有我一个,但所有的老师都一起来帮助我、一起想点子,这真的让人很感动。”

每次在各种国家级和国际级比赛中,深圳艺术学校的选手之所以都能够力压群芳,还靠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上下一心的工作作风。

据此次带队的副校长张宝生介绍,为备战“国赛”,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和学校领导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技能大赛办公室,深圳艺校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研究和设计、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和完善,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不轻视每一个内容,将参赛的准备工作做到了极致。

而相比于其他院校漫长而高度专注的准备期,深圳艺术学校的备战工作并未影响到参赛学生的正常学习,都是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进行。能够在保证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准备好参赛节目,他们取得的荣誉因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在天津,所有的领导、老师都和我们一样,早上五点钟起床,比赛完一起研究备战至晚上。”欧阳卫熹说,每场比赛除了选手自身的发挥外,还涉及到灯光、音响、妆容等方方面面的配合。

“基本功老师每天5点就起来给我们化妆;6点所有人一起出发到赛场;民间舞老师成了半个灯光师,一直盯在设备室……从音响、灯光、后台到前台,四个老师拿着对讲机不断沟通,为我们两个选手服务,这一幕幕回想起来,心里无比温暖。能加入这么团结这么有爱的集体,真的太幸运了!”

好的办学理念和好的人才培养机制,是艺术教育成功的关键。而名师出高徒、营造团结的教师队伍,就是深圳艺术学校教学理念的核心。为此,深圳艺校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倾力打造“名师链”效应,越来越多年轻的一批有经验有事业心的教师正在迅速成长。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使更多艺术新星的涌现成为可能。他们中,有的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有的是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还有一些则是刚从名牌大学毕业的生力军。对于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学校也建立了一套严谨完备的培训体制,实行导师制,让每个老教师固定带几位年轻教师,尽快使年轻教师成长起来,尽早担当大任。

“深圳艺校学校至今已经建校30年,能一步步走到全国艺术教育前列,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靠的就是这种务实创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与国际领先教育水平接轨的办学理念。”黄启成说。

面对市民对于建立深圳自己的艺术专业高校的热切期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筹谋早日建立深圳艺术学院,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也在全盘布局,积极助推此工作进程,深圳艺术学校也期待早日实现此愿望,并已做好了准备。

三十而立,站在这个更灿烂、更美好的新起点上,深圳艺术学校,满怀自信、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