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琴舞季”背后的故事
版次:A14来源:晶报 2018年12月14日
七台九尺钢琴同奏深圳艺校原创钢琴协奏曲《桥》
“国标舞”公开课
七台九尺钢琴同奏世界名曲,挑战“不可能完成的艺术”,气势恢宏彰显“钢琴之城”的魅力;一首《春天的故事》,沧海桑田,搭建心桥,在熟悉的乐章中细数温暖与感动;舞步飞扬,中西合璧,让世界看到深圳的奇迹。12月5日至7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南山区委宣传部主办,深圳艺术学校承办的深圳2018“琴舞季”活动用艺术打开了世界看深圳的新角度。世界以什么样的角度看深圳?是创新、是速度、是改革、是开放、是合作、是共赢、是旺盛的创造力与无限的惊奇,“琴舞季”无疑集中地展示了这些。除此之外,它还让世界看到深圳的灵性、唯美、感恩与成长。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让人目眩神迷的琴舞盛宴以及它背后的成长故事。
晶报记者 张颖/文 学校供图
创新本能:挑战“不可能完成的艺术”
对于深圳,创新如同本能一般自然,紧随改革春风成长的32岁的深圳艺校也是如此。用七台钢琴合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在今年的12月5日之前,世界上从未有人有过这样的尝试。深圳艺校校长黄启成最初提出这个想法时,业内大师称它为“不可能完成的艺术”。
深圳艺校钢琴学科主任陈兰表示,这需要七位钢琴家的情感波动都达到共频以实现“齐”,七架钢琴的每一个音符都配合默契以打造“层次感”。每一根手指的失误都会打破乐曲的平衡,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对乐曲的深度体验与心灵的沟通协调。最终,陈萨、张昊辰、左章、薛汀哲、潘林子、古静丹、徐起等用七台九尺钢琴合奏,完美地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艺术”。现场的演奏呈现出了恢弘的气势和极强的感染力,他们以此回馈深圳和“金牌教练”但昭义老师对他们的支持和培养。
演出之前,但昭义表示协奏曲难度极大,他对此进行了特殊编配。据介绍,演出排练经过数次的演练与调整,仅仅是把钢琴移到剧场就考量了很多方面。陈萨、张昊辰这两位世界级钢琴大师也提前来到深圳进行排练。12月5日的音乐会中,还演奏了具有民族情怀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等曲目,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掌声雷动,但昭义一一和学生拥抱,观众心中的乐声回环依旧。
艺无止境:无数次推倒重来只为一份纯粹
“开车的时候也经常在想该怎么设计呢?好几次差点走神追尾。”黄启成回想构思活动时经常进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两年间不断地对设计方案调整改进,集纳了数个音乐家的艺术力量和奇思妙想。
在12月6日的“心桥”音乐会上,中西音乐家用中西方乐器合奏了如泣如诉的《谐谑圆舞曲》、古典优美的《渔舟唱晚》等经典曲目。尤为难得的是最后一曲钢琴协奏曲《桥》是深圳艺校的原创曲目,以深圳“春天的故事”为背景,以“连、通、融”为主题讲述了深圳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曲子也由七台九尺钢琴同奏,前后的节奏有很大起伏,“桥”的形成、文化在差异中的互通互融……都随着音符展现出一幅幅画面,传达出国家追求和平、开放包容的国际信号。
除了原创曲目,艺术的奇思还沉浸在音乐会的细节之中。如第一场音乐会“感恩的奏鸣”让人惊艳的不仅是磅礴的气势和钢琴名家的风采,还有它神秘而瑰丽的出场设计。在幽微的舞台,一片纱幕缓缓升起,灯光依次打亮,陈萨、张昊辰、左章等大师和乐章一同从昏暗中现身,引发观众的阵阵欢呼。在严肃的艺术中也设计了诙谐的表演,薛汀哲和侯乐天表演的《音乐小品》通过音乐家和会弹琴的AI智能机器人的对话,幽默地说明机器即便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却无法体会音符背后的美妙,让观者捧腹而深思。
这些精致的细节雕琢还有很多, “我们启用了近50架钢琴,集结了全校的艺术力量。乐器的安置,灯光的协调,与乐队的平衡,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无数次调整。原创的乐曲有几十套版本,每一次改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切推倒重来。艺术的想象无边无界,我们只能向前一步,再向前一步,追求舞乐的纯粹。” 艺术实践部负责人李凡末表示,活动虽只有短短三天,但背后却倾注着创作者近两年无数次的辗转反侧,倾注着他们对艺术上下求索的激情。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艺术的狂欢。
中西融合:不只是“拿来主义”那么简单
“我们不只是把外面好的东西拿过来,而是要让它对我们自身起到好的作用,结合本土情况创作出新的东西。”黄启成表示,深圳艺校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打造中国特色艺术教学方案。12月6日,深圳艺校进行了“点石成金——大师专家课及各舞团展示(现代舞、国标舞)”活动,世界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安东&帕齐西亚与现代舞蹈家玛格达琳娜,与艺校教师共同执教,合作研发教材示范课。
据舞蹈科副主任谢兵介绍,每年德国现代舞团都会派优秀教师来校授课一月,学生也频繁地到合作院校进行艺术交流。“不只是单纯地学习,我们思考的是怎样把现代舞适应到我们的课程中。”他表示,通过五年的配合,他们将外国现代舞进行了本土化调整,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有所提高,在感情表达上也更加充实,在首尔国际舞蹈大赛上还凭借现代舞《初春》获得少年组金奖。
12月7日的“舞向未来”2018琴舞季闭幕式暨现代舞专场晚会,来自德国吉森舞蹈团、法国波尔多阿利恩诺舞蹈团、瑞士伯尔尼剧院舞蹈团、德国普福尔茨海姆舞蹈团、比利时艾琳K现代舞团、德国科布伦茨舞蹈团等顶级舞团的30位顶尖舞者,与深圳艺术院校师生共同献演了一台对标国际水准的现代舞专场晚会,体现了中西舞蹈艺术的融合。
一呼百应:文化自信给人更深层次的归属感
“琴舞季”活动吸引了来自荷兰海牙皇家音乐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以及印尼日惹艺术大学等世界一流艺术学府的40多位国际顶级艺术家。同时“琴舞季”也是2018年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近百所艺术职业院校的领导和业内专家共300余人齐聚深圳,是近年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艺术职业教育盛会。
如此多的国际艺术大师,同一时间邀请到是否困难重重呢?深圳艺术学校外事部负责人黄鸿晔却表示并非如此:“国外艺术院校对这项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积极地为活动宣传献谱。”在12月6日的“心桥”音乐会上,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郭媚姚(Mrs.Marjo Crompvoets)总领事,向深圳艺校赠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原创乐谱《荷兰之春》,由两校艺术家同台演出;荷兰海牙市市长也特地写信邀请深圳市市长参加活动。黄鸿晔在带领学生出国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和外国艺术的交流中,更加坚定本国的文化自信。“这是城市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黄鸿晔深切地感受到,文化自信比经济自信能更深层次地给人自豪感与归属感。
“深圳艺校的成长史也反映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深圳艺校副校长刘继韬1993年就来到艺校,他表示深圳艺校自1986年成立,作为全市唯一的全日制公办艺术中等专业学校,短时间内取得跨越式发展,国际化办学成就突出,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有着深切的成长体验,琴舞季即是深圳艺校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致敬,集中展现了四十年来深圳艺术教育发展的成果。